①电针(之一) 取穴:病灶上、下椎间隙,第2腰椎以下椎间隙、骶管。 操作:每次选择两穴,以毫针刺人,缓缓进针至蛛网膜下腔(切忌过度深刺和乱捣乱插,以免伤及脊髓),接通电针仪,徐徐调节至适当强度。输出的脉冲电流要稳定,防止突然增强,引起不良反应。刺激时间15~20分钟,据症情而定,每日1次,15次为一疗程。电针仪输出线两极,宜接脊柱旁同侧穴,防止电流回路经过心脏。有严重心脏病者禁用或慎用。 疗效:在常规中西药物治疗的基础上,电针共治疗28例,基本 痊愈14例,显效6例,无效8例,总有效率为71.4%。 ②电针(之二) 取穴:a.肾俞、大肠俞、中醪、委中、承山、昆仑;b.环跳、阳陵泉、悬钟;c.梁丘、伏兔、足三里、解溪;d.人中、中极、关元、三阴交、外关。 操作:下肢不能屈伸取第1组;下肢不能抬高迈步,第2、3组交替使用;尿失禁或癃闭取第4组。接通电针仪,并留针15分钟。 疗效:共治疗16例,均取得显著效果。 ③温针 取穴:a.肾俞、大肠俞、次醪、环跳、秩边;b.关元、中极、气冲、足三里、阳陵泉、太溪。 操作:先取第1组穴,均深刺用大幅度提插结合捻转手法,予以强刺激,反复运针1分钟后留针;继取第2组穴,弱刺激,留针。然后置艾绒于针柄上点燃,使温热直透俞穴...
①休针 取穴:主穴:环跳(或秩边)、阳陵泉。配穴:邪犯足太阳经加委中、八醪、承山、昆仑、殷门;邪犯足少阳经加绝骨、丘墟;久痛加肾俞。 操作:主穴均取,酌加配穴。环跳深刺,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,使针感放射至足底或足趾;阳陵泉亦须深刺,以同样手法使针感达足背。余穴针感也务求向远端放射。一旦气至,即行留针,留针时间视疼痛剧烈程度20~60分钟不等,每隔5~10分钟捻转提插1次。一般采用平补平泻手法,每日或隔日1次,重者每日可2次。10~15次为一疗程。 疗效:共治疗1164例,总有效率在88.8%~99%之间。 ②电针 取穴:主穴:坐骨神经投影点(下称投影点)、环跳、腰4、5夹脊。配穴:干性加阳陵泉,条口透承山;根性加委中、承扶。 投影点位置:在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至股骨大粗隆连线中点稍下1/3处。 操作:主穴每次取一穴,干性取投影点或环跳,根性取夹脊穴,分别酌加配穴。投影点用4寸长银针以70度角刺人,针尖稍斜向内侧,使针感放射至足趾,余穴亦须深刺,引发传导针感。接通电针仪,断续波,频率240~400次/分,强度以能耐受为度,留针20~30分钟,每日1次,10~15次为一疗程。 疗效:以上法共治疗226例,总有效率为95.7%~97%。 ③刺血 取穴:分两组...
艾灸治冻疮 穴位:合谷穴(位于手背第一、二掌骨之间,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)、足三里穴。 方法: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。选准穴位后,点燃药用艾条,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,各悬灸3~5分钟,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。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,必须加灸合谷穴3~5分钟;若冻疮在下肢,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~5分钟。艾火与皮肤的距离,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。注意不可灼伤皮肤。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,冻疮不再复发。